返回首页

仔猪咳喘高烧后站立不稳?

99 2024-04-12 12:54 admin

一、仔猪咳喘高烧后站立不稳?

一般是感冒或肺炎引起仔猪高烧40度左右,从而使仔猪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站立不稳。

最佳治疗方法:分别肌肉注射80万单位青霉素和120毫克链霉素,每天1次,严重的话最好内服氯化胺1--2克,或新鲜鱼腥草(水煎取汁)每天2--3次。

3---5天治愈。

二、断奶仔猪咳喘打什么针?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该病在各地广泛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仔猪的死亡补助标准?

所谓补助,只有国家或地方政府来补,其他的单位和个人不可能掏钱补助你的。

也许你们那里有,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听说过仔猪死亡给补助。头两年饲养能繁母猪的,每头猪给100元的补助,听说是三级政府(国家、省、所作的旗县)分别按不同的比例来筹补助款的,有时候旗县没有钱,国家和省不多少就是多少,那就到不了100了。这二年饲养能繁母猪也没有补助了。你说的补偿,是不是仔猪上了保险,死亡赔偿啊。

四、仔猪嘴里冒白沫突然死亡?

解剖腹部观察肠道有无溃烂,可能是急性肠炎或猪瘟,注意严格消毒,有没有注射过猪瘟疫苗?

五、仔猪烂尾,尖叫,死亡,什么原因?

1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的生理:新生仔猪在生理上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其特点是仔猪体脂肪蓄积过少,仅占体重的2%~3%;体内储存的能量不多;糖的生成体系不发达;肝细胞的线粒体数少,利用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能源的能力低;糖原分解酶活性也低;葡萄糖的异生能力差等。在哺乳过程中,受这几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出生一周后,死亡率超过总死亡数的60%,原因之一是出生后18小时内将肝糖原耗尽,其后消耗有限的脂肪,继而消耗自身的蛋白质,使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能量耗尽而死亡。

消化器官不发达:仔猪消化器官虽在胚胎时已形成,但结构与功能尚未完善。由于仔猪胃肠容积小,食物的排空(胃内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速度快,15日龄时1.5小时,30日龄时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而成年猪为24小时以上。根据这一特点,对哺乳仔猪的饲养,应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即每天饲喂的顿数应多些,而每顿的喂量应少些,以适应其“易饱易饿”的特点。

消化腺机能不完善:仔猪从出生到断乳为哺乳期,一般的集约化猪厂采用28天或35天断奶,而仔猪在3~4周龄时胃腺机能才能完善,才有反射性胃液分泌。

仔猪的消化酶大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初生仔猪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但随年龄增长活性逐渐增加。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在出生时已有作用,而初生仔猪胃液内虽有胃蛋白酶原,但由于缺乏盐酸不能将其激活,因此初生仔猪难以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而仔猪初乳中的乳蛋白主要是靠小肠中的胰蛋白酶来消化的。在20日龄之内胃蛋白酶不具备消化能力,到40日龄时,由于盐酸浓度的增加才具有消化能力。早期给仔猪补料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促进胃液分泌。

初生仔猪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lindeman,1986),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仔猪对乳蛋白的消化率可达92%~95%,对猪乳中的脂肪(占猪乳干物质的1/3)可吸收80%,但由于脂肪酶在5周以后才开始分泌,7周达最高峰,故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能力较差。另外,胃腺不分泌淀粉酶,小肠黏膜和胰脏从2周龄开始分泌,到3周时,仔猪胰淀粉酶糖的活力才得以提高,才能较好的消化淀粉和其他糖类物质。初生仔猪已能旺盛的分泌肠液,肠液中乳糖酶的活性很高,因此可充分利用乳糖,但由于蔗糖酶与麦芽糖酶的活性较低,故对果糖、蔗糖、木糖等其他糖类的消化率很低,初生10日龄之内很难利用蔗糖。因此,仔猪3周龄前难以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碳水化合物。当仔猪发育到3~4周龄以后消化非乳饲料的酶才开始发挥作用如胰脂肪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所以,若早期断奶仔猪饲料配合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消化酶系提前分泌,势必引起断奶仔猪消化不良,从而导致生长迟缓。

仔猪的营养性腹泻:腹泻通常发生于断奶后的2周内,其死亡率达10%~20%,若发生水样便时,死亡率达40%以上,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仔猪断奶后腹泻是早期断奶后仔猪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断奶后应激性疾病,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后7~10天,导致腹泻的机理如下:

仔猪到75日龄以后,其消化能力才能接近成年猪水平。由于哺乳仔猪蛋白质在胃中的初步分解不充分,从而影响了肠道中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对蛋白质的进一步消化,造成蛋白质消化障碍。结果,未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将改变大肠内的微生物环境,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孽生。这些细菌分解肠道中的蛋白质,释放出如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刺激肠壁,引起肠道损伤,从而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导致消化障碍性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还能逆行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迅速繁殖,到一定数量后,所产生的内毒素和神经毒素增多,将会破坏小肠绒毛,从而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使小肠内的渗透压升高,水分难于吸收也引起仔猪拉稀。神经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导致仔猪全身性水肿,进一步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使仔猪患病甚至死亡。所以适当降低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有效的减少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但是简单的降低蛋白质水平有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因此须通过平衡多种必须氨基酸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

体温调节中枢未建立:初生仔猪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调节体温中枢未建立,适应环境能力差,特别在初生第一天,由于体内贮存能量很少,一遇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维持正常体温,易被冻死。仔猪的正常体温约39℃,所以刚出生时仔猪需要的环境温度为32℃~35℃,如果舍内温度偏低,仔猪体温随之下降,环境温度越低,仔猪体温下降越快,如果长期低温,仔猪易被冻死。仔猪主要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取暖等来调节体温,但仔猪被毛少,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能力差,所以初生仔猪必须在出生后2小时内吃到初乳,以增加能量,同时应及时做好保暖工作,关好门窗,加厚垫草,安装电热板或红外灯,保持有足够的温度,才能确保初生仔猪的健康和安全。

缺乏先天免疫力: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因为免疫抗体是个大分子球蛋白,在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的转移,故使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猪抗体传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才能获得免疫力。因此,仔猪出生后,尽快让其吃到初乳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一般仔猪在10日龄时,体内会开始产生抗体,30日龄时才能有一定量的抗体,但数量仍很少,此时初乳中的抗体成分也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因此3周龄左右是抗体青黄不接的阶段,此时胃内还缺乏盐酸,随饲料和饮水进入的细菌和病毒未被消灭和抑制,故仔猪极易发生消化道疾病,广大养殖户应尤其注意此阶段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的卫生消毒。

贮存铁不足:在寒冷的冬季或春初季节,舍饲仔猪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病猪精神萎靡,可视黏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下痢,消瘦衰弱,严重者甚至死亡。其原因主要是体内铁不足或缺乏,仔猪出生后头几周生长发育迅速,每天需铁7~15mg,而母猪供给的铁每天仅为1mg,于是动用体内极其微量的贮存铁,而此时仔猪若生长在以木版或水泥为地面的猪舍内,不能与土壤接触,失去了对铁的摄取来源,又没有采取人工补铁的措施,而使仔猪缺铁严重,加上仔猪出生后7天内胃内缺乏盐酸,获得的铁就更少了,结果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生理性贫血。

六、每年有多少仔猪死亡

每年有多少仔猪死亡?

养猪业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仔猪死亡率一直是农民和养殖户关注的问题。仔猪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效果。那么,在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仔猪死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养猪业每年仔猪死亡率在15%至20%左右。这个数据在相比于过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环境不佳。仔猪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如果生产环境不合理,容易导致仔猪死亡。
  • 饲料和饮水不合理。仔猪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也较高,如果饲料和饮水质量不好或者供应不足,会导致仔猪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
  • 疾病和感染。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加大仔猪死亡的风险。
  • 管理不善。养殖管理不善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饲养密度过高、缺乏定期检查和疾病防控等。

为了减少仔猪死亡率,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 改善生产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为仔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 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饮水。养殖户应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供应给仔猪,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 加强疾病防控。养殖户应定期给仔猪进行疫苗注射、防虫灭菌等,确保其免受疾病的侵袭。
  • 科学管理。养殖户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环境,确保仔猪的健康和安全。

除了养殖户的努力,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养猪业的监管和支持,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养殖户提高养猪技术和管理水平。只有养殖户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降低仔猪死亡率,推动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仔猪死亡率在中国养猪业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养殖户和政府应共同努力,通过改善生产环境、优化饲料和饮水、加强疾病防控和科学管理等措施,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只有这样,中国养猪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和发展。

七、仔猪半夜死亡怎么预防

仔猪半夜死亡怎么预防

仔猪是养猪场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仔猪的死亡是每个养猪户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当仔猪在半夜死亡时,养猪户往往陷入一片困惑。本文将给您介绍一些预防仔猪半夜死亡的方法与措施。

合理的生活环境

仔猪的生活环境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仔猪舒适的生活环境对预防半夜死亡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创造合理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点:

  • 保持温度适宜:仔猪对温度敏感,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给仔猪带来严重影响。在冬季,应提供足够的保温设施,保持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夏季要注意通风和降温,避免仔猪中暑。
  • 保持干燥:湿度过高容易导致仔猪患上呼吸道疾病,因此,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对预防仔猪半夜死亡非常重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通风是保持猪舍干燥的有效方法。
  • 适宜空间:仔猪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过度拥挤会导致压力增加、良好屠宰能力下降,并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合理的猪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对预防仔猪半夜死亡同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饲养管理方法: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对保持仔猪的健康非常重要。饲料中要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仔猪的需要。
  • 饲喂规律:建立规律的饲喂时间表,保证仔猪有足够的饲料摄入,并避免饥饿或过度饱食现象的发生。
  • 预防疾病: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是预防仔猪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员的专业技能

养猪场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一些常见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下是一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

  • 对仔猪的观察:工作人员应具备观察仔猪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并做出相应处理。
  • 掌握护理技巧:工作人员应熟悉仔猪的护理技术,如合理的喂食方法、定期体检、疫苗接种等,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 熟悉急救措施: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问题,确保仔猪的安全和健康。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预防仔猪半夜死亡的基本方法和措施,针对不同的养猪场和情况,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预防仔猪半夜死亡需要综合考虑猪舍环境、饲养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多个因素。只有通过科学且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保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仔猪出生时脐带粗细是咋回事,与仔猪死亡有关系吗?

脐带粗细跟小猪摄取营养有关,脐带越粗小猪越大越健康。

细的小猪营养不良,体质弱。

哺乳料好了,体质差的小猪不存在死亡

九、断奶仔猪的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仔猪断奶前死亡的原因错综复杂:  

1、有压死(瘦弱仔猪惧怕寒冷,离母猪较近)、饥饿(瘦弱仔猪吃不上奶)、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行腹泻、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红痢等)等。  

2、分娩过程:产程过长,引起缺氧,使仔猪出生前死亡或产后活力下降;窝产仔数提高,仔猪体重不均、竞争加剧,弱小仔猪吃不上奶而被饿死。  

3、温度应激:温度低,靠近母猪、热源,仔猪出生3天后才能被吸引到灯下,大部分死于生后3天内;体重轻的仔猪竞争性和抵抗力差,从而被饿死、压死。  

4、疾病:初乳的摄取(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6小时内降低50%,后生仔猪母源抗体摄取量低)、母猪的健康状况好与不好,均可影响仔猪健康。  

5、营养:母猪充足的泌乳量是关键因素,增加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的饲粮脂肪含量,可增加初乳的脂肪含量,提高体重轻的仔猪的存活率。  

十、猪伪狂犬疫苗注射后仔猪为什么死亡?

1.可能是你没注射好部位,造成伤害,仔猪死亡。

2.仔猪用的疫苗一般是滴鼻的好。3.仔猪本身可能有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