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上养殖风险大吗?

270 2025-03-17 20:07 到农村去网

一、海上养殖风险大吗?

没什么危险,就是比较累,如果晕船的人就更受不了了。

养殖工作都比较辛苦 ,忙的时候基本休息时间很少, 估计工作要到10小时以上。

虾夷扇贝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现已引进我国,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生长速度较慢,从稚贝开始至壳高1l--12厘米,最短时间需1年零7个月。据记载,最大壳高可达27。94厘米,其寿命约在25年。 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

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 【栽培要点】: 一、育苗 1、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4,附着基的投放 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最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

1),出池规格 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目前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

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为适应室内和海上水温差异,出池前逐渐降低水温至接近自然水温,此时贝苗因个体较小,降温后附着力减弱,极易从附着基质脱落,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在长到2mm前为死亡高峰期,此阶段也是苗种中间暂养的关键。

6,出池暂养 4),暂养方法 采用外层40目大袋,内层30目小袋的双层袋保苗保苗,海上中间育成前期,水温低,附着物少,管理上主要是清除浮泥,适时脱掉外层大袋,以及及时分苗。 虾夷扇贝稚贝下海后生长很快,升温培育后苗种海上中间育成期要分苗二次。

第一次在5月底—6月上旬,将小苗分到20—30目网袋,每小袋1000—1500粒为宜;第二次分苗在7月中旬,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进行。稚贝经过筛选,按每袋500左右,装入15—20目袋中,并开始向深海转移以利渡夏。 进入10月份,水温已下降到20℃左右。

虾夷扇贝又进入本年度的第二个最适生长期,此时稚贝平均规格达2cm以上,这时要将稚贝及时分到网目为1—1。5cm的暂养笼中疏稀培育(7~10层笼,每层100~200粒) 。 5),稚贝出池时应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宜的网目规格。 ②选择风浪小,无污染,饵料丰富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抓住小汛潮,无风浪天气出池下海。

③出池时,海上水温在5C以上为好,这样才能保证稚贝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运输稚贝时,要防止风干,日晒,雨淋,防止脱落,防止机械损伤,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7幼贝(中间)培育 1)。幼贝(中间)培育的概念 虾夷扇贝幼贝(中间)培育,是指将刚刚出池壳高为600微米的稚贝,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可作为养殖或底播增殖大规格幼贝的整个过程。

幼贝(中间)培育,经历的时间为5~6个月。幼贝(中间)培育可分为3个阶段。 (1)一级培育 从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培育成平均壳高为 3毫米的过程。一级培育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区,随着水温的不同,出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黄海北部,4月初出池的稚贝,一级培育时间约60天左右,5月上旬出池的稚贝,需40天左右。

(2)二级培育 从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稚贝,培育为平均壳高为5毫米稚贝的过程。二级培育经60天或40天。在培育中,网孔被浮泥杂藻等堵塞,水流不畅,阻碍了稚贝的正常滤食,影响生长。因此,需及时倒袋,更换网目,疏散密度,让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成5毫米大小的稚贝。

(3)三级培育 将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培育成3厘米大小幼贝的过程。当稚贝壳高达5毫米时,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中。三级培育的时间较长,还需渡夏。因此,技术要求比较高。 2)。幼贝(中间)培育 (1)一级培育 一级培育海区,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内湾,如果有适合的虾池,可作为培育池。

(2)二级培育 二级培育的个体,目标是达到5毫米。培育的器材为网目孔径1。4毫米左右的网袋,规格为30厘米X40厘米,每袋装3毫米稚贝1 500~2000个。二级培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苗操作。要求迅速,细致,避免日晒,风干,雨淋和机械损伤。

分苗时,装苗容器要大些,容器内要常流水,随分随挂,不攒苗。 (3)三级培育 养殖单位从育苗场购到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后,运回育苗场继续培育至平均壳高为3厘米大小的幼贝,用于增养殖。这段时间较长,需要渡夏,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这段时间内,对于出苗数量至关重要。

因此,三级培育技术必须从运输,下海,分苗,合理投放密度,渡夏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做好工作。 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 ②培育器材和培育密度:下海缓苗后,应及时筛选进人培育笼。

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 ④渡夏:渡夏海区,应选择在水深,流大的外排,水深至少在17—18米,从筏子结构而言,应采用活浮暗筏。

二、对虾养殖风险大吗?

首先来了解一下养殖对虾是否存在风险。一任何投资,任何养殖,都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养殖对虾存在一定的风险。选择养虾模式的不同,可能需要的成本支出也是有所差异的。有的成本大概在几十万元不等,对于养殖户而言要谨慎考虑。

三、养小龙虾风险大吗?

养小龙虾投资成本不多。风险不大,小龙虾的养殖市场大好供不应求,只要你能勤劳肯干,又善于钻研养殖小龙虾,一定会让你赚得盆满钵满。

四、小龙虾养殖风险有哪些?

一、天灾方面的,这个目前主要是指大规模洪涝灾害,人力不可抗拒的。17年的洪灾,导致小龙虾养殖户大量减产,导致虾价爆涨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疾病方面的,这个主要和养殖技术及管理有关,目前小龙虾的疾病有很多种,无论沾上哪一种疾病,都会增加小龙虾的养殖成本,及增加生长周期。问题特别严重的,可以导致整塘龙虾全军覆没。

三、投入方面的,比如前期虾苗的价格过高,到出成品虾时价格过低,这种养殖方式,风险极大,很少有利润空间的。

四、销售方面的,虽然现在养殖出来的小龙虾是不愁卖,但是价格跨度依旧很大。如何避免小龙虾集中上市时带来的低价格风险,不让自己亏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养殖茧蛹风险大吗?

养殖茧蛹风险不大,茧蛹不需要喂食,雌蛹出茧之后会通过尾部散发气味来引诱雄蛾交尾,雄蛹在交尾后即死亡,雌蛹交配完后会选择一个地儿产下大约500枚卵后慢慢死去。

养殖地点

1、蝉蛹一般生活在林里,因此,最好把蝉蛹窝搭建在林里面,可以让蝉蛹能够生活比较好。

捕捉蝉蛹

2、一般在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蝉蛹,可以到果树林或者森林里面去捕捉蝉蛹来养殖。

六、小龙虾养殖有什么风险

小龙虾养殖是中国一种非常盛行的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营养美食,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然而,就像任何农业活动一样,小龙虾养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了解这些风险非常重要,以便能够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和应对措施。

1. 天气变化

小龙虾对水温和气候条件非常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大规模的天气变化,如暴雨、干旱、极端高温等都可能导致养殖环境不稳定,从而影响小龙虾的养殖效果。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调整措施,以减轻天气变化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2. 疾病和感染

小龙虾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颤死病、白带病、细菌性病害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快速传播,导致整个养殖场的损失。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设施,并合理使用兽药和消毒剂。此外,采用健康的种苗、科学的养殖管理和隔离制度也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饲料供应

小龙虾的饲料需求量大,一般以动植物性饲料为主,如鱼饲料、虫饲料等。饲料的质量和供应对于小龙虾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养殖户需要找到稳定的饲料供应渠道,并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小龙虾的需求。此外,科学配比和合理喂养量也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损失的重要因素。

4. 水质管理

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养殖效果。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氨氮过高、酸碱度失衡、水温过高或过低等。养殖户需要监测和调节养殖池的水质,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保证水质清洁和稳定。此外,合理利用养殖废水和循环利用水资源也是水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5. 风险防范

养殖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对养殖业造成影响,如自然灾害、疫情爆发、市场需求下降等。养殖户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可能发生风险的时候采取及时措施,减轻损失和影响。此外,合理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策略。

结论

小龙虾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只要养殖户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并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就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小龙虾养殖业的支持和监管,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共同推动小龙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养殖青蟹风险大吗?

风险大

养殖螃蟹时螃蟹逃跑,绝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吃过这个方面的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需要重视这个原因了。青蟹的逃跑几率更高,其本身的活跃程度和打洞水平都是极高的,外围防护没做好,它们跑的那叫一个快。养殖青蟹的用户建议大家在外围多设一层防护网,适当的增加最外面的高度,以减少这个几率的发生,另外日常可以多巡视下,方便及时发现问题。

八、黄鸭叫养殖风险大吗?

黄鸭叫俗称鮟丁鱼、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种类较多分布于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养殖没有风险,值得投入养殖。

九、大棚水产养殖风险大吗?

其实只要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大棚养虾的风险和掌握的经验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经验技术好的话,风险相对来说也要小一些。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销售渠道的打理,这样才能不让虾出现没有渠道销售的情况,降低了它的养殖风险。其实现在市面上对虾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只要养殖的好,销售渠道做好了,不仅风险不大,利润还非常可观。

虾养殖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积累,特别是大规模的养殖,在没有技术的前提下,风险较大。虾病要及时预防,把危害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十、疫情过后投资蛋鸭养殖风险大吗?

这次疫情对禽蛋类打击之大,鸡蛋到了2.4元每斤,鹌鹑蛋到了4元每斤,鹅蛋同样也大量积压。好多养殖户都会减少养殖量,甚至不养。所以疫情过后,禽蛋类的价格确实会有一波高峰。但是,湖南,四川已经发现了禽流感,所以养殖时要特别注意预防,而且禽类补栏比较快,周期短,所以时间的把握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