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养鳙鱼养殖密度?
鳙鱼放养密度,主养塘放9.9~13.3 cm 的 1 龄鱼种,每 667 m 2 放 100~200 尾;搭配塘放养 50~100 尾。鳙鱼和草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混养,或和少量小规格肉食性鱼类混养,具体放养密度和比例应根据水域环境因地制宜。
一般水较肥的塘,鲢鱼占50%~70%,鳙鱼占10%~20%,草鱼占5%~10%,其他鱼类占 10%。鲢鱼、鳙鱼的比例一般是 4 : 1。在水草比较丰富的水体,草鱼占 50%,鲢鱼、鳙鱼共占40%,其他鱼类占 10%。
二、主养鳙鱼养殖密度方法?
鳙鱼放养密度,主养塘放9.9~13.3 cm 的 1 龄鱼种,每 667 m 2 放 100~200 尾;搭配塘放养 50~100 尾。鳙鱼和草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混养,或和少量小规格肉食性鱼类混养,具体放养密度和比例应根据水域环境因地制宜。
一般水较肥的塘,鲢鱼占50%~70%,鳙鱼占10%~20%,草鱼占5%~10%,其他鱼类占 10%。鲢鱼、鳙鱼的比例一般是 4 : 1。在水草比较丰富的水体,草鱼占 50%,鲢鱼、鳙鱼共占40%,其他鱼类占 10%。
三、主养鳙鱼最大养殖密度?
鳙鱼不超过500尾为宜。同时也分鱼种,以草鱼为主,1亩放养400-600尾草鱼,鲢鱼200尾。鲤鱼50尾。可以喂草鱼颗粒料,又不至于太密。鲢鱼和鳙鱼一般放在一龄鱼种,规格12-8厘米,出塘量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类,如鲤鱼、鲫鱼和钝头鲷,都是为一岁的鱼种储备的,密度较薄,为12-14厘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以达到0.5公斤,鲫鱼超过100克。
四、鳙鱼养殖密度是多少
鳙鱼养殖密度是多少
养殖鳙鱼是目前很多水产养殖户感兴趣的一个项目。鳙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且生长速度快,适合养殖。然而,要保证养殖的效益和健康发展,合理的养殖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鳙鱼养殖密度
鳙鱼养殖密度是指在一定养殖面积内,养殖鳙鱼的数量。它往往以“尾数/亩”或“尾数/立方米”来表示。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是养殖鳙鱼的关键因素之一。
影响鳙鱼养殖密度的因素
不同地区和养殖环境的差异,以及鳙鱼本身的生态特点,都会对养殖密度产生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 水质:
- 养殖设施:
- 饲料和饲养管理:
- 监测和控制:
水质是影响鳙鱼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水质应符合鳙鱼的生存需要,如PH值、溶氧量、温度、氨氮含量等。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避免过度排放废水,从而保持水质的稳定。
养殖设施的优劣也会影响养殖密度。好的设施能够提供合适的栖息空间和营养物质,防止鳙鱼间的相互竞争,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使鳙鱼生长更加健康。
合理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是保持合适养殖密度的关键。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提供鳙鱼所需的营养,并减少饲料浪费。注意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引发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对鳙鱼的生长情况、行为和水质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避免密度过高造成的疾病暴发和鳙鱼死亡。
合理的鳙鱼养殖密度
由于不同地区和养殖户的实际情况不同,合理的鳙鱼养殖密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值。但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 种类:
- 养殖水体:
- 水温:
- 水质:
不同的鳙鱼品种对养殖密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养殖户应根据具体的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养殖水体的大小和质量也是决定养殖密度的重要因素。水体越大、水质越好,通常养殖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水温对鳙鱼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影响。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鳙鱼的代谢较快,养殖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以避免鳙鱼因缺氧而死亡。
良好的养殖水质能够提供鳙鱼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养殖密度可以相应增加。然而,如果水质不佳,密度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鳙鱼的生长。
如何确定鳙鱼养殖密度
为确保鳙鱼养殖的效益和健康发展,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 调研市场需求:
- 养殖方案设计:
- 试验性养殖:
- 观察和评估:
- 调整密度:
了解市场对鳙鱼的需求量和价格走势,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养殖的规模。
根据养殖水体面积、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养殖方案。
在确定的养殖水体上进行试验性养殖,探索合适的养殖密度和管理方法。
观察鳙鱼的生长情况、饲料利用率和水质变化等指标,评估当前养殖密度的合理性。
根据观察和评估的结果,适时调整鳙鱼的养殖密度,实现最佳的养殖效益。
总结
鳙鱼养殖密度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问题。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保证鳙鱼的生长和健康,提高养殖效益。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需要根据鳙鱼的品种、养殖水质、养殖设施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进行确定。养殖户可以通过试验性养殖和观察评估的方法来调整和优化养殖密度,实现最佳效果。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了解鳙鱼养殖密度有所帮助。祝您的鳙鱼养殖事业蓬勃发展!
五、鳙鱼养殖密度多少最好
鳙鱼养殖是一项独特而具有挑战性的农业活动,很多人热衷于在自己的农场或养殖场中尝试养殖鳙鱼。然而,要想获得成功并确保鱼群的健康,合理的养殖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鳙鱼养殖密度?
鳙鱼养殖密度指的是在特定面积的水体中可以容纳的鱼的数量。它是根据鳙鱼的尺寸、水质状况以及养殖设施的大小来确定的。
养殖密度过低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的下降,而养殖密度过高则会造成水体污染、竞争过度和疾病传播等问题。因此,在确定鳙鱼的养殖密度时,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合理的判断。
鳙鱼养殖密度的影响因素
鳙鱼养殖密度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水质状况 - 水温、溶氧量、PH值等水质参数对于鳙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关键。
- 鳙鱼的尺寸 - 鳙鱼的尺寸决定了它们对空间的需求,较大的鳙鱼需要更多的游动空间。
- 养殖设施的大小 - 养殖设施的大小决定了可以容纳的鳙鱼数量。
- 饵料和饲料管理 -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鳙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鳙鱼养殖密度
要确定合理的鳙鱼养殖密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实地观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 基于水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 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水体的面积确定养殖密度。通常,对于成鱼鳙鱼,每亩水面积可以容纳的鱼数量约为1000~2000尾。
- 基于体积的计算方法 - 通过计算水体的体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鳙鱼的养殖密度。通常,每立方米水体体积可以容纳的鱼数量约为10~20尾。
- 基于投食量的计算方法 - 结合饵料的投喂量和鳙鱼的摄食量,可以计算出合理的养殖密度。投喂量根据鱼的尺寸和养殖阶段进行调整。
养殖密度的管理和注意事项
合理的鳙鱼养殖密度只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水质管理 - 定期测试和监测水质参数,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 饵料管理 - 饵料的选择和投喂量要根据鱼的需求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控制。
- 疾病防控 - 定期观察鳙鱼的健康状况,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 定期清洁和维护养殖设施 - 保持养殖设施的清洁,定期修复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综上所述,鳙鱼的养殖密度是影响养殖效益和鱼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助于提高鳙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但过高或过低的养殖密度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养殖鳙鱼时,务必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养殖密度,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注意事项。
六、主养鲮鱼养殖密度?
放养的密度大概是一公斤有5000条左右,
鲮,也叫土鲮鱼,属鲤科鱼类,全身有角质鳞片,无牙齿,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等,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是我国华南淡水主要养殖鱼种之一,性怕冷。
鲮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人面鱼身的人鱼,亦作“陵鱼”
七、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
鳙鱼是中层鱼类。在深水池塘养殖的时候,一般选择套养。而当水体不是特别的深的时候,鳙鱼最好还是单一种类的养殖。
在鳙鱼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彻底的清塘。将池塘内的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鱼池清扫干净,没有较多的淤泥之后,进行消毒杀菌。鳙鱼的鱼塘的消毒以生石灰消毒为主。选择生石灰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石灰在触碰到水体的时候,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杀死病菌。二是生石灰的价格便宜。三是因为生石灰容易挥发。
当然,清塘完成之后,并不是立即的放水养鱼。鳙鱼由于是滤食性鱼类,养殖之前,在池塘的底部施用一层培养浮游生物的底肥是很有必要的。鳙鱼池塘的底肥培养一般选择食用厩肥、生物尸体等容易繁殖浮游生物的材料。将底肥均匀的铺在要养殖鳙鱼的池塘底部,等待厩肥充分分解,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之后,才能投放鳙鱼的鱼苗。
二,投放鱼苗。
鳙鱼投放鱼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投放大规格的鱼苗。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投放质量超过1千克的超大规格的鱼苗。大规模的鱼苗生长的更迅速,更容易适应池塘水体。
和所有的水产养殖一样,鳙鱼的鱼苗不能直接的投放到池塘里面。鱼苗的消毒杀菌和水文环境的适应都是不可缺少的步奏。
鱼苗的杀菌消毒和所有的水产一样,使用浓度为百分之四的食盐水或者浓度为千分之二的硫酸铜溶液养殖鱼苗半小时以上,就算完成了鳙鱼的消毒杀菌工作。水文的适应则是取鱼塘水体,养殖鳙鱼一到两个小时,观察鱼苗有没有不适应的情况,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投苗。
由于鳙鱼一般都是与其他鱼类混养,所以大家知道的拖放鱼苗的数量都不多。当只养殖鳙鱼一种鱼类的时候,要适当的提高鱼塘的放苗数量。
鳙鱼投放入塘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雨雪甚至湖面结冰的时候放养鳙鱼。鳙鱼放养入养殖池之后,将鱼苗均匀的赶入池塘,保证鱼苗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池塘,不造成某一地点因为鳙鱼的数量过多而造成食物不够的情况。
三。日常管理。
鳙鱼养殖池的日产管理主要是饵料投放和病害防治。
由于投放的鳙鱼为大规格的鱼苗,所以鳙鱼的抗病性也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是大规格、高密度的养殖,鳙鱼仍旧会患病。尤其是由于在投放鱼苗之前,有过施底肥的做法,鳙鱼就及其容易患有寄生虫病。因此,对于鳙鱼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是以预防为主。当然,预防寄生虫病并不是从鱼苗养殖之后才开始,在鳙鱼清塘的时候,就要时刻的小心,预防鳙鱼的寄生虫病。
鳙鱼的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清塘的时候,将塘底部的淤泥充分清理干净,烈日暴晒养殖池塘,充分的消毒。
底肥培养浮游生物的时候,也需要消毒,选择消毒杀菌过的底肥培育浮游生物。
投放之前,对于鳙鱼的鱼种要充分的消毒。消毒的程序越严厉越好。
定期的对池塘的水体消毒。当然,在水体中养入鳙鱼之后,就不适合再用生石灰消毒了。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用对鱼伤害较小的消毒剂。
水体增氧。鳙鱼由于养殖密度大,水体内氧气过少,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因此,鳙鱼池塘的增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投喂饲料合理。避免因为投喂饲料不合理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滋生寄生虫。
谈完鳙鱼的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之后,咱再说一说鳙鱼的日常管理。
鳙鱼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关于鳙鱼饲料的投喂。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虽然,在鳙鱼入塘之前,就曾经有过底肥培养,保证鳙鱼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发生意外。但是随着鳙鱼的逐步生长,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是跟不上鳙鱼的生长发育的。因此,投喂饲料势在必行。
虽然,鳙鱼也会食用一些水藻,但鳙鱼最重要的食物还是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鳙鱼的饲料投喂主要还是通过投放适合水体内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有机肥来间接的投喂鳙鱼。
最初的时候,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会投放一些厩肥、堆肥或者直接是人畜的粪便。后来有投放过无机化肥。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观察发现:单一的使用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是肥效缓慢,很限制鱼的产量;单一的食用化肥,肥效比有机肥短的多,成分也比不上有机肥,主要只能培养小型的绿藻和蓝藻,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并不理想。
现在,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主要投放的肥料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过后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制作而成的肥料。这种肥料含有大量的适合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改善水体内的水质环境,对鳙鱼的生长很有好处。
四,上市销售。
鳙鱼身上最肥美的地方就是鱼头,因此鳙鱼只有当头长到一定分量的时候才能够上市销售。现代养殖鳙鱼主要采用套养、混养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避开鱼群上市的高峰区,能够更好的获得回报。因此,笔者是不建议养殖单一的鳙鱼的。最好能和鲢鱼、草鱼等鱼类混养,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
八、主养鳙鱼效益如何?
主养鳙鱼从经济效益上少收入钱,白白浪费鱼塘养殖基地的资源,因为鳙鱼属于浮鱼是上层鱼,而下面可养些草鱼,鲫鱼,才能成为生物链,草鱼是低层鱼,它所排出来的粪便浮到水上层又是鳙鱼的美食,鳙鱼很喜欢吃酸臭浮游物,而且一举双丰收。但专门养鳙鱼也是可以的。
九、主养鳙鱼的模式?
池塘鱼类混养比例参考表 养殖方式与池塘条件 各种鱼类的搭配比数(%) 上层主养鱼 底层主养鱼 底层配养鱼 投饵与施肥的精养池 鲢、鳙鱼 40 -50 青、草、鲤鱼 30 -40 鲂或鳊。
鲮或鲴、鲫 20 施肥不投饵的池塘 鲢、鳙鱼 75 -85 鲤、鲫、鲴或鲮鱼 10 -15 青、草、鲂或鳊 5 -10 水质较肥粗放池 鲢、鳙鱼 60 -70 鲤、鲫、鲴或鲮鱼 20 -30 青、草、鲂或鳊 5 -10 水质中等粗放池 鲢、鳙鱼 40 -50 鲤、草、青鱼 40 -50 鲂或鳊、鲴或鲮、鲫 10 水交换快或有微流水、水质清瘦的投饵池 鲢、鳙鱼 10 -15 青、草、鲤鱼 70 -80 鲂或鳊、鲴或鲮、鲫 10 -15 水质清瘦的粗放池 鲢、鳙鱼 5 -10 青、草、鲤鱼 65 -70 鲂或鳊、鲴或鲮、鲫 20 -25十、主养白鲢鱼养殖密度?
一、白鲢活鱼养殖的合理密度
一般来说,要想白鲢活鱼的产量高,养殖的合理密度应根据亩产量来计算,如果预计的亩产量是600斤,上市规格在3斤左右,就应该根据250尾/亩来放养,算上中途的损坏,放养数最多也不应该超过300尾/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