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谯纵是不是谯周的后代?
谯纵是谯周的后代。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二、谯纵读音?
qiaozong
纵:zòng ㄗㄨㄥˋ,zǒng ㄗㄨㄥˇ,zōngㄗㄨㄥ。偏旁“糹”简化为“纟”。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 “从”依据甲骨文回归简化。
《说文解字》:“纵,缓也。一曰舍也。从糸从声。” 。织布时放开机杼任随丝线退回去是纵之范式。
纵:zòng ㄗㄨㄥˋ,
本义:放、松缓、放松。如:稍纵即逝。
纵:zǒng ㄗㄨㄥˇ,
衍义:形容急遂的样子。用作“纵纵”。如:《礼·檀弓》:“丧事欲其纵纵尔。”
纵:zōngㄗㄨㄥ。
衍义:又用作姓 [5] 。(或有读zōngㄗㄨㄥ或有读zòng ㄗㄨㄥˋ来源不一)
三、谯的读音?
“谯”,普通话读音为qiáo、qiào。“谯”的基本含义为谯楼,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了望;引申含义为毛羽残敝。
“谯”也做动词,古通“瞧”,瞭望;通“诮”,责备。
“谯”,初见于金文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四、谯蜀和蜀汉谯周有关系吗?
谯蜀和蜀汉谯周之间没有关系。
谯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东晋后期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史称谯蜀,又称后蜀、西蜀。治政范围涵盖四川盆地大部。
因蜀地掌控南朝门户,如若失去蜀地控制权,就会门户洞开,战略上陷入极大被动,所以谯蜀立国九年,战乱不断。413年,东晋军攻进成都,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四川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后主刘禅册立太子时,授太子仆,迁太子家令、光禄大夫。
反对姜维北伐,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邓艾攻打成都时期,力劝刘禅投降,“有全国之功”,投降魏国后,受封阳城亭侯,迁骑都尉。
泰始六年(270年),授散骑常侍,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五、谯国是哪里?
三国时期谯郡魏国陪都,是今天安徽亳州谯城区。还有一个谯郡是南北朝北魏时期谯郡,今天商丘梁园区。
东汉末年亳州谯郡,公元220-280年谯郡原谯县,今安徽亳州谯城区。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的家乡,徐州西南鹿邑东涡河旁边,今谯城区。东汉置,曹操称魏王后,在自己家乡谯县的基础上把谯县周围柘城、武平、临睢、永城等几县扩入,由县升为郡。魏初2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自己家乡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晋侨置陈留郡,北魏兼置南兖州,南朝梁改谯州,北周改亳州,隋复曰谯郡。公元386-581年商丘谯郡,既北魏谯郡南北朝时期,北魏也在此设置谯郡,东魏时期废。
六、谯地读音?
qiáo dì
“地”,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dì,de,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地”的基本含义为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如地球;引申含义为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如地点。
在日常使用中,“地”也常做助词,表示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如他认真地学习。
七、谯姓人口?
谯氏目前在我国大约有3万人,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望出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谯郡。谯姓在《百家姓》中,虽不是一个大户人家。但时下在陕西省西乡县可算得上旺族之一,尤其是西乡的杨河、马家湾两地号称“谯半河”。还有四川南充、阆中两地算得上人丁兴旺。从全国范围来说,除陕西、四川之外,安徽、浙江、云南、贵州、新疆和甘肃等都有谯姓的足迹。谯姓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谯姓是出身于上古周朝时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谯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与周公旦同负贤名的召公姬奭。
八、谯的谐音?
谐音:瞧,翘。“谯”,读音为qiáo、qiào,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谯”的基本含义为谯楼,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了望;引申含义为毛羽残敝,“谯”也做动词,古通“瞧”,瞭望;通“诮”,责备。
“翘”,读音为qiáo,qiào,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翘”的基本含义为举起,抬起,向上,如翘首、翘望;引申含义为特出,如翘才、翘楚,“翘”也常做形容词,表示才能出众,如翘彦。
九、谯国夫人的谯国什么意思?
谯国夫人的谯表示她嫁入的家族,即谯氏家族。
在中国古代,女子一般通过嫁娶来改变自己的姓氏,成为丈夫家族女性的一份子。
因此,谯国夫人的谯就是她嫁入的家族姓氏。
在中国古代,姓氏是非常重要的身份标志,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荣耀。
十、谯字读什么?
qiáo、qiào
谯
汉语汉字
“谯”,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iáo、qiào,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谯”的基本含义为谯楼,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了望;引申含义为毛羽残敝。
“谯”也做动词,古通“瞧”,瞭望;通“诮”,责备。
字源演变
“谯”,初见于金文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谯”字头,请参考“譙”字。)
〔古文〕诮【唐韵】才肖切【集韵】【韵会】才笑切【正韵】在笑切,樵去声。【说文】娆譊也。【广雅】呵也。【广韵】责也。【增韵】以辞相责也。
【扬子·方言】让也,齐楚宋衞荆之闲曰谯。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言相责让曰谯让。【史记·万石君传】子孙有过失,不谯让爲便坐对案不食。【前汉·高帝纪】樊哙亦谯让羽。【师古注】谯让,以辞相责也。【史记·樊哙传】作诮让。谯诮二字古通。互详诮字注。
又山水名。【山海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又【广韵】昨焦切【集韵】【韵会】慈焦切【正韵】慈消切,音樵。楼之别称也。【史记·涉世家】守丞与战谯门中。【师古注】谯门,谓门上爲高楼,以望远者耳。楼一名谯,故谓美丽之楼爲丽谯。谯,亦呼爲巢。所谓巢车者,亦于兵车之上爲楼以望敌也。谯、巢声相近,本一物也。【庄子·徐无鬼】盛鹤列于丽谯之闲。
又国名。【左传·隐二年杜注】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
又县名。沛郡有谯县。见【前汉·地理志】。
又姓。谯周。见【后汉·五行志】。
又通作樵。【前汉·赵充国传】部曲相保,爲壍垒木樵。【师古注】与谯同。亦通作燋。【诗·豳风】予羽谯谯。【毛传】谯谯,杀也。【郑笺】谯或作燋。
又【字汇补】视隹切,音谁。【史记·衞绾传】景帝立,岁余不谯呵绾。【注】索隐曰:谯呵,音谁何,犹借访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谯”字头,请参考“譙”字:)
谯,[才肖切],娆譊也。从言焦声。读若嚼。古文谯从肖。《周书》曰:“亦未敢诮公。”
说文解字注
娆譊也。娆、扰戏弄也。譊、恚嘑也。方言。谯、让也。齐楚宋衞荆陈之闲曰谯。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言相责让曰谯让。从言。焦声。读若嚼。才肖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