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礼县属于甘肃哪个地区市

86 2025-07-04 10:27 到农村去网

一、礼县属于甘肃哪个地区市

礼县属于甘肃陇南市。

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跨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5′-34°31′之间,东邻天水市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武都区,北与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接壤。

礼县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

扩展资料

礼县的历史沿革:

1949年8月礼县解放,成立礼县人民政府,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辖。1955年划归天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8月,西和与礼县合并,改称西礼县,县人民委员会设在礼县城。

1962年礼县、西和两县分置。1985年7月礼县划归武都,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行署。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仍为所属。

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01号)批复同意撤销红河乡、宽川乡、祁山乡、永兴乡、永坪乡、中坝乡,设立红河镇、宽川镇、祁山镇、永兴镇、永坪镇、中坝镇;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61号)批复同意撤销雷坝乡、罗坝乡,设立雷坝镇、罗坝镇。同年,城关镇、盐官镇、白河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2016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6〕1号)批复同意撤销崖城乡、洮坪乡、龙林乡,设立崖城镇、洮坪镇、龙林镇。

参考资料来源:礼县人民政府-基本情况e799bee5baa6e59b9ee7ad

二、内蒙古包头好还是甘肃天水好?哪个城市发达?哪个城市大?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63万人。是甘肃省东南部地级市。面积14392平方千米,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居住着蒙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基础工业基地。

三、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的历史

新阳镇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南缘,行政区划上属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距天水市区27公里。新阳镇是一个地理范畴,包括四个乡镇——新阳镇、琥珀乡、五龙乡、凤凰乡。共有约一百余个自然村,人口约12万。

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新阳镇川区海拨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拨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华西秋雨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

凤凰山是新阳镇的名山胜景,它位于新阳镇的西部,海拨1900米,相对高度600米。在新阳镇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看到它形如龙首,突兀挺拨的奇特山势。

新阳镇境内有渭河穿城而过。渭河发源于甘肃中部渭源县的鸟鼠山,向东流经甘肃东部,横穿陕西关中平原,在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从琥珀乡西端流进新阳镇,绕过四嘴山,流进了新阳镇的腹地,然后在新阳镇最东端流出新阳镇,流入渭南镇。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造就了新阳镇这颗黄土高原上的明珠。难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他撰写的《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这样描述天水:“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天水是甘肃的“江南”,而新阳镇又是天水的“江南”。

【民俗风情】

新阳镇方言非常独特,也比较有趣。有的是古音古韵的孑遗,有的是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的富有民间生活气息。总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约定俗成,折射出这座文化古镇独特的风情神韵。

如三国时期,新阳镇属于魏蜀拉锯式的交战地带,今天这块地方归刘 (蜀军),明天这块地方又归曹(魏军),因而人们口头谈论时就说,这是“刘的”,那是“曹的”。久而久之,将“刘的”和“曹的”用作口头人称代词。又因为“刘”字与“牛”字发音相近,时间一长,慢慢把“刘”说成了“牛”,“刘的”就成了“牛的”。一直到现在,“牛的”、“曹的”仍然保留在新阳人的口语之中。

又如新阳人口中的“马杓”一词,又作“马勺”,指盛饭、舀酒或舀水用的长柄大勺。元杂剧《秋胡戏妻》中有句“媳妇儿,你只待敦胡芦摔马杓哩。”

再如新阳人把继母口语叫“尧婆”,元杂剧《灰阑记》第四折中有句“孩儿也,这臂膊似麻秆细,他是个无情分尧婆管甚的,你可怎生来参不透其中意?”天水人至今还通常把父亲叫“达达”,这实际上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